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和租赁资产余额分别达4.58万亿元和4.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6%和10.24%。
资产规模的稳步增长彰显了行业发展的韧性。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与驱动下,转型已成为金融租赁行业的核心经营主线,无论是业务结构优化,还是服务领域下沉,均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这一年来,金融租赁公司转型成果如何?业务发展有何亮点?
曾几何时,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偏离了融物的核心定位,在业务开展中忽视租赁物合规管理与风险缓释作用,出现以融物为名行“类信贷”之实、虚构租赁物等问题,不仅扰乱了行业秩序,而且削弱了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独特价值。
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压降构筑物租赁业务,推动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发展。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断强调非银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主业,随着监管政策愈发明确,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租赁物以及租赁业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负面清单和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的通知》,明确了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负面清单、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等“三项清单”,要求金租公司按照清单去拓展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发展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能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租赁公司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通过转型发展加快回归以融物为核心的租赁业务本源,将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阮楠撰文表示。
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持续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融物+融资”的双重属性,在机遇与挑战中找到发展新路径,成为金融租赁公司的“必答题”。
从《报告》披露的信息与行业实践来看,行业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服务新质生产力、践行绿色发展战略等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金融租赁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布局算力设备、低空经济、人造卫星等新兴领域,推动经营模式转型与业务结构优化。据记者了解,华融金租重点发力航空航天、航运船舶、装备制造、光伏能源、绿色环保五大优势领域以及农业、健康、物流、信息四个新赛道。目前,专业领域资产余额超800亿元。2025年上半年,专业化投放占比超70%,拓展了卫星、算力、光刻机等新兴领域,实现租赁物“陆海空天”全覆盖。
在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上,金融租赁公司加大绿色租赁产品投放力度,拥有同样突出的表现。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绿色租赁资产余额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7%,当年绿色租赁投放4886.73亿元。
记者注意到,中建投租赁与广东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旗下子公司达成合作,中建投租赁以零碳装配式智能太空舱设备为租赁物开展融资租赁服务,为企业产能扩容与技术升级给予精准金融支持,也为城市的绿色转型进程提供助力。
国网租赁深耕细分产业,加大光伏、风电、氢、储能等清洁能源领域拓展力度,以“沙戈荒”大基地、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东南海上风电基地等为重点,大力推动开发优质清洁能源项目,累计为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持446亿元。
除了在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集体发力,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还跳出“机船车”等传统热门领域的同质化竞争,结合自身资源与区域特点,探索特色化服务路径,以差异化优势打开市场空间,荆州方特二期项目的案例便是典型。
荆州方特二期“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湖北省文旅重点项目。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入多套大型高科技设备,但因设备采购金额高、技术迭代快,传统银行信贷难以匹配资金需求。
据了解,湖北金租根据设备采购和使用周期,设计了符合项目现金流特点的直租服务方案,为某主题展区采购高科技设备和智能运维数字化平台,总金额超7000万元,为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营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230万人次,带动周边就业岗位500个,年旅游综合收入超5.4亿元。
湖北金租的实践可以看出,金融租赁公司唯有通过长期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才能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种差异化探索不仅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推动整个行业重塑形象,为未来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