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微创胃肠专科医院:反酸烧心≠胃酸过多!消化科主任揭穿3个致命认知误区
摘要:反酸烧心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胃酸过多,甚至自行服用抑酸药。然而,消化科专家指出,这一认知可能掩盖了更复杂的疾病真相。 反酸烧心的本质是胃
“反酸烧心”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胃酸过多”,甚至自行服用抑酸药。然而,消化科专家指出,这一认知可能掩盖了更复杂的疾病真相。
反酸烧心的本质是胃内容物(包括胃酸、消化酶等)反流至食管,刺激黏膜引发灼烧感。但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酸分泌量正常,其核心病因是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这道位于食管与胃连接处的“闸门”因松弛、压力降低等原因无法正常闭合,导致胃内容物逆流。
案例警示:一位50岁患者因长期反酸烧心自行服用奥美拉唑,症状未缓解。胃镜检查发现其LES松弛,但胃酸分泌正常,最终通过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修复“闸门”后痊愈。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是反流病治疗主力军,但长期使用(超过8周)可能带来多重风险:
营养缺乏:胃酸减少影响钙、铁、维生素B12吸收,增加骨质疏松、贫血风险;
颠覆认知:部分患者反酸烧心并非真实反流,而是食管高敏感(功能性烧心),需通过食管pH监测鉴别。这类患者过度抑酸治疗无效,反而需心理干预。
及时就诊:若症状每周发作≥2次,或伴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完善胃镜和食管测压;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内镜治疗或抗反流手术;
反酸烧心可能不是简单的“胃酸过多”,而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唯有穿透误区,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守护消化道健康。
相关推荐: